買家要當心:竊取智慧財產權可能會觸犯偽造罪

Revigorator
一位在德州急診室工作的醫生,因為食用在網站上購買偽造的減肥藥險些喪命。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這些偽造的減肥藥,偽造成名字為Alli 的減肥藥在市面上販售,目前已有許多人受害。而這個例子僅僅是全球貿易中與偽造產品有關的一小部分而已。

時至今日,幾乎是所有東西都有偽造品,大多數的偽造商品均是從竊取智慧財產權進行,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以法律形式來保護任何人類智慧產物賦與創作人得專屬享有之權利(如專利、版權、商標及商業機密)。偽造的商品竊取別人的智慧財產權、使用劣等品製造,並且未經原始擁有者授權即以相同品牌,較便宜的價格在市場上販售。

 

智慧財產權是如何被竊取並偽造呢?

竊取智慧財產權與原始的犯罪方式(如搶劫銀行、偷竊)不同,它涉及偷竊別人的想法或發明,這些東西往往是無形的。智慧財產權的竊盜可以以不同形式發生,例如:本地公司或者是外商僱用駭客來竊取其他公司的機密資訊,或者是企業內部人員利用特殊設備連接到儲存有機密資訊的電腦系統中下載資料。甚至有些僅是透過網路入侵的方式,從沒有做好資安防護的筆記型電腦或工作站中竊取資料。

一旦獲得了智慧財產權,將所獲得的智財權用來欺詐的手段便層出不窮。然而,對於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常見用途為偽造商品。近年來,許多品牌紛紛將製造工廠遷往人工成本較低的海外市場,導致了許多智慧財產權及機敏資料被竊取。竊取到這些商品設計藍圖或者是設計稿的廠商能利用這些資料,除了偽造原創擁有者的產品外,也可能會大量製造同類型的產品。這些偽造產品常常與真品極度相似,通常只能從產品品質來分辨是否是偽造品。

 

為什麼偽造會如此盛行呢?

雖然眾多的政府機構都在進行查緝仿冒的行動,但寡不敵眾,常常抓不勝抓,特別是因為前面所提到的工廠外移,大多數的商品製造均來自海外,難以進行查緝仿冒的行動。

提供近期在美國發生的例子給大家參考,在2009年,美國海關及入境事務處邊境保護局和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執法局查獲了14,841件的偽造品,這些偽造品分別為:

  1. 價值超過一億美元的偽造鞋
  2. 價值超過3,800萬美元的電子產品偽造(智慧型手機、相機及個人電腦…等)
  3. 價值超過2,150萬美元的配件飾品(包包、錢包…等)

而在2013年,美國國土安全部在美國海關已查獲價值超過17億美元的偽造品,這種偽造商品增長的趨勢,很大程度地促進了消費需求的增長。

 

 

偽造商品如何影響消費者或經濟發展?

隨著仿冒的消費類商品銷售金額不斷地上升,消費者和企業主應該要了解這類型的欺詐行為可能會對他們個人以及對經濟產生影響。影響層面舉例如下:

偽造商品的買賣滋生犯罪,由於偽造商品可以廉價生產,罪犯和有組織的犯罪集團能以折扣的價格購買偽造品,再以獲利的方式銷售給賣主及其他賣家,這些賣家再轉而兜售給大眾。罪犯隨後再利用這筆金額資助其他非法集團。

真正的危險在於某些類型的產品常常是偽造並出售給不事張揚的買家,例子包括嬰兒配方奶粉、護膚和身體護理商品、汽車配件、電子產品甚至是藥品。據估計,已經被確定為偽造品的產品僅佔所有假冒商品的4%。這意謂者其他96%的偽造商品被認為成真品在市場上流通,這些偽造品含有的危險成份可能損害我們的健康與安全。一位企業高階主管表示,在美國,汽車產業中假冒汽車配件的金額每年接近120億美元。

購買及銷售偽造產品會傷害真正努力研發產品的企業,遵守法規的廠商投入大筆資金研究和開發產品,建立商品聲譽以及口碑。透過偽造商品來獲得假造的聲譽,以及不公平地尋求利潤,最終會導致工資降低、流失員工以及物價上漲。事實上,據美國商會(United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估計,偽造商品的價值接近每年6兆5000萬美元,更造成了75,000個就業機會的損失。

 

要採取什麼措施來防範智慧財產權被竊取?

企業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措施,以防止機密資訊被盜取,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1. 提防可能會蒐集專利資訊,並將其傳遞給外部人員的員工
  2. 評估企業內部潛在的資訊安全漏洞,並修復以及減緩這些漏洞所帶來的風險
  3. 使用最新版本的安全防護軟體,許多防火牆對於外來威脅有很完善的防護,但卻沒有阻止內部傳送出去的資料
  4. 訓練員工防止網路上的釣魚郵件,並建立舉報可疑電子郵件的管道
  5. 確保員工瞭解什麼樣的資訊是有專利的,並且瞭解不能將其洩漏給第三方
  6. 隨時提醒員工注意資訊安全政策,並定期地舉辦與資訊安全相關的訓練及研討會
  7. 將員工訓練以及其他行動措施相關資料文件化,以保護企業的智慧財產權
  8. 確保人力資源政策中,有明確制訂違反資訊安全政策的後果
  9. 建立清楚且可遵循的獎勵條件,來確保公司資訊安全政策

智慧財產權的盜竊是一個必須要持續關注的議題,若不重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就像文章一開始所提到在美國德州發生差點造成受害人致命的偽造減肥藥事件,對於舞弊審查員來說,對付這種類型欺詐威脅的最佳途徑,是透過充分瞭解有潛在偽造風險的產品,來減低偽造產品發生的機率。想要測試你對偽造產品的瞭解度,可連結至www.iacc.org/how-to-spot-a-fake.html 瞭解更多資訊。

September 2014

 

關於 David Chuang

David Chuang
CFE舞弊稽核師、資料分析與電腦稽核專家 現 任: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兼任講師 - 電腦審計 兆益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理事專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灣舞弊防治與鑑識協會理事暨會員發展與服務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