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治理(Governance)一詞,許多人就會聯結到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但事實上,依照不同用途具有不同治理架構,是一個可以參考到所有各類型組織非常籠統的概念。一般而言,以組織特定型態較狹義地做為「治理」的定義,包括公共治理(Public governance)、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私營治理(Private governance)、非營利性的治理(Non-profit governance)、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和專案治理(Project governance),以活動類型或產出型態來定義某個區域的治理,包括環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網際網路治理(Internet governance)、資訊技術治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或特定模式的治理,往往衍生為一種經驗或規範性理論,包括監管治理(Regulatory governance)、參與式治理(Participatory governance)、多層式的治理(Multilevel governance)、後設治理(Metagovernance)和協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治理可以不僅用來描述這些不同的課題,而且可以為它們定義規範或實際課題,公平治理或好的治理的規範性概念是通用於公共、自願和私人部門組織之間。(以上資料定義參考自維基百科)
治理(Governance)是指不論是由政府、市場或網絡,不論是在家庭、部落、正式或非正式的組織或領土,不論是通過法律,規範,權力或語言所執政或經營的所有過程,它涉及尋求定義行動,授予權力和驗證績效的程序和決策。
總體而言,治理發生在三大方面:
- 透過網絡參與公共和私人部門的夥伴關係(PPP)或社區組織的合作;
- 透過利用市場機制,當在政府法令規範下操作,使競爭的市場原則可用來分配資源;
- 透過由上而下的方式,主要牽涉到政府和國家的官僚體系。
為了區分政府的施政一詞:「治理」是一項具體的活動,它重建一個正式或非正式的組織。如果這個組織是一個正式的,治理主要是關於有關治理本體所做的一切。如果該組織是非正式的,例如市場,治理主要是關於引導相關活動的規則和規範。該組織可能是一個地區的政治實體(民族國家)、公司實體(企業法人)、社會-政治實體(酋長、部落、家庭等),或非正式的,其治理的方式規則和操作生產,持續,規範。
金管會對於公司治理有做了一些整理,我先列示出來,供大家參考,各位也可以直接上金管會網站上搜尋,金管會對公司治理的說明如下:
為加強及監督企業經營者之代理責任,我國陸續推動各項公司治理相關之管理機制,藉由相關法令及自律規章之制定,建立公司據以依循之規範,公司治理之推動與落實,仰賴政府、非政府組織及公司三方面共同合作,我國上市(櫃)公司之公司治理主政單位為本會,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則以自律規範方式擬定標準與監督執行,其他非政府機構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等,亦辦理活動研討會、評量、評鑑,或以股東身分實際參與股東會或監督公司經營等,利用各種方式共同努力提升公司治理環境。
1.本會:
(1)推動公司治理之措施
甲、簡報
乙、近期措施
丙、新聞稿
(2)台北公司治理論壇實錄(第8屆、第9屆)
(3)APEC經濟委員會公司治理小組參與情形
2. 證券相關單位:
(1)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2)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3. 其他非政府機構:
(3)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
(4)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