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10/28公司治理協會,董監事聯誼會十月份例會特別要邀請信義房屋新任倫理長楊百川先生主講「企業倫理在信義房屋」,這是最近我所聽到相當具內省思維能力的一場演講,每當企業發生舞弊或財務危機事件時,都會立刻喚起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而如果發生高階管理當局和業主的營私背信行為,而讓廣大的股東蒙受重大損失,此時,關於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架構與能力就必被不斷地要求與強調,可是今日的企業經營,不再只是針對股東們負責,而是在獲取最大利益的同時,是否有損及對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生命財產的損失、環境保護等,從高雄石化及雲林六輕的汙染、台電核能電廠的幅射擴散問題、重工業與電子業的超量發展所造成河川的汙染、過去奶粉裡面添加的三聚氰胺、塑化劑被浮濫使用於食品加工和生活用品上、最近的食安問題等,每一件都造成社會大眾的恐慌,同時,更造成環境的汙染,民眾生命財產的威脅,試想經營企業的目的,除了以營利為目的之外,其他都可以不用管,結果導致其他民眾的權益受損,如高雄氣爆事件,只要自己的荷包賺飽就好,出門開名車,住豪宅,穿著貴氣,偶而透過捐獻,來標榜自己的善舉,贏得美名,其實內心都不正。
因此,如何定義與評量一個企業經營的成功與否?不再只是從狹隘營業收益來衡量,我們要看它對我們的社會與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正向還是負向?這就是企業社會責任價值的表現,而信義房屋楊倫理長更具體的提到信義房屋的「企業倫理」定義,就是「以企業為主體,針對各種利害關係人,從事各種合宜行為、建立適當關係,進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而信義房屋將他們的利害關係人定義為「客戶」、「股東」、「員工」、「供應商」、「社會大眾」、「自然環境」等六個面向,剛好我在這幾個星期從不同角度介紹COBIT 5的框架及推動原則,而上個星期的主題:「Cobit 5 的彈性是致勝的關鍵」裡面,就特別強調利害關係人的需求(Stakeholder needs),企業營運的目的是為利害關係人創造價值,因此,不論是營利或是非營利的單位,都將價值創造作為治理的目標,價值創造是要以資源成本耗用和風險最佳化,為企業實現利益,當然利益有很多形式,除了財務上的收益以外,公共服務或是社會形象的建立都算是。
信義房屋周俊吉董事長在1981年創立時的立業宗旨是:「吾等願藉專業知識、群體力量、以服務社會大眾,促進房地產交易之安全、迅速與合理,並提供良好環境,使用同仁獲得就業之安全與成長,而以適當利潤維持企業之生存與發展。」由此可以看到一位經營者的心態,但是要如何實踐他的經營理念?說的比做的容易,正如最近頂新黑心油事件,在事件爆發之前,大家都以為經營者在社會所建立的良心企業的形象,一夕之前全部破功,簡直是不堪一擊,瞬間讓我們無法想像,怎麼有心這麼黑的商人,讓我們長期吃毒油,現在想起來,為什麼我們的健保支出居高不下,為什麼生活在我們周邊的人不是經常洗腎,就是得不明原因的癌症,而他們還大言不慚地說,吃了沒問題,還說拿來雙手奉養他們的父母,只能說「黑心」!又能怎麼辦呢?反觀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於1984年率先提出「只賺固定佣金、不賺差價」的收費方式,1989年推出「不動產說明書」詳列物件資訊。更促使立法院在1999年立法通過「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明文規定房仲業者均須製作不動產說明書。 信義房屋又開風氣之先,於1993年實施「漏水保固制度」,首創由仲介公司代替屋主負責瑕疵擔保的做法。1996年信義房屋更擴大全面實施「成屋履約保證制度」。信義房屋迭有別出心裁的巧思構想,誠實、信賴的形象改變了房仲業的營運模式,提升了房仲業的品牌商譽,也讓信義房屋廣受肯定,佳評如潮,讚譽不斷。(以上摘錄自2012年12月20日經濟日報 <黃日燦看併購> 信義房屋 房仲業合縱連橫典範)
信義房屋在2009年由全體同仁提出立業宗旨2.0版:「我們堅信永恆的價值,熱情實現家業夢想,分享每個獨特的故事,共同成就豐富人生,和諧成長,生生不息」徹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每個企業有很多利害關係人,因此,價值創造也會因不同的對象而有所不同,有利害衝突時,治理就必須在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價值間進行溝通與決策,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必須轉化為企業可以具體行動的策略,而COBIT 5 的目標級聯 (Goals Cascade) 可將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轉化為具體,可以行動與可客製的企業目標、IT相關目標與促成因素目標的機制,在支持總體目標與利害關係人需求的情形下,這種轉換方式可以設置在企業中每一個層級與區塊具體的目標,進而有效地使企業目標與IT解決方案及服務達成一致性。
關於COBIT 5 企業目標與IT相關的目標,請參考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出版「COBIT 5 企業IT治理營運架構」第25頁說明!
以上資料參考楊百川的「信義房屋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經營」演講資料及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出版「COBIT 5 企業IT治理營運架構」介紹。